《中国信息报》头版刊发南京统计部门推动高质量发展新实践
日期:2024-12-27
12月19日,南京市统计局撰写的《夯基垒台强服务 积厚成势展作为——南京统计部门推动高质量发展新实践》一文获《中国信息报》刊发。全文如下: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科学谋划了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为江苏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加快推进统计现代化指引方向。南京统计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坚持用好统计数据,以科学精准的统计分析,强化经济形势监测预警,为谱写“强富美高”新南京现代化建设新篇章提供有力统计支撑。
向高而攀,绘好经济运行“全景图”
南京市统计局充分发挥统计职能作用,依法科学规范开展统计调查核算,加强经济形势分析研判,让统计数据充分反映发展成果、精准揭示发展潜力,更好服务宏观决策、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
加强统计监测预警分析,当好参谋助手。建立宏观经济预警监测体系,基于9个先行指标、6个同步指标,通过合成、比较先行指数和同步指数并外推发展趋势,结合景气灯号系统分析指标运行情况和经济发展变化。锚定年度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坚持“一月四报”模式(预计分析、关网分析、定案分析、发布分析),每月实时汇总分析主要经济指标数据情况。先后围绕现代化建设、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等主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撰写系列研究报告,1篇优秀成果获2022年度全省优秀统计分析报告一等奖,2篇优秀成果获2023年度全省优秀统计分析报告二等奖;连续四年被评为全市政务信息工作突出贡献集体。
深化重点领域统计监测,当好落实推手。围绕创新驱动、乡村振兴、扩大内需、人口发展、现代产业、绿色发展等重大战略和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情况,开展统计监测评价,从统计视角提出对策建议。持续巩固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工作成果,加强年度考核结果剖析,做好考核方案责任分解。紧盯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的优势、成效和短板,深入部门、板块走访探讨推动各领域高质量发展的切实举措。聚焦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以全市“五拼五比晒五榜”活动为抓手,按月开展数据监测,跟进做好统计服务。持续对“四上”企业情况进行周监测,围绕省“42条”政策、市“33条”措施实施效果开展专题调查,为市委市政府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持续优化统计数据资料,当好服务强手。对《南京统计》《南京统计年鉴》《南京统计概览》等拳头产品提质扩容。编印GDP万亿元城市、副省级城市、长三角城市、江苏省设区市经济社会发展系列统计资料汇编,及时为党委政府、部门提供高效统计数据服务。《“南京这十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统计资料汇编》成为市委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团参考材料。调整优化《南京统计月报》《城市月报》等月度资料,新增科技创新、农业、基本单位、劳动工资等指标,充分发挥统计信息导向作用。建立“自主发声+主流媒体配合+新媒体平台”宣传渠道,及时发布经济社会发展权威统计数据,丰富数据解读形式,用数字讲好“南京故事”。
向新而行,激发统计改革“新动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南京统计部门深刻认识创新在提高生产力中的关键性作用,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培育统计改革新动力,推动改革创新取得新成效。
创新建立产业强市统计监测制度。围绕全市产业强市战略布局,着眼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加强“2+6+6”创新型产业集群和“3+3+3”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重点行业、规模以上企业鉴别,构建整体监测的“路线图”、跟踪监测的“施工图”。按照“季度监测、年度评价”的办法,常态化开展统计监测,每季度形成《产业强市统计监测手册》。加强数据分析挖掘,对各产业运行情况进行深度分析,为更深层次地探索产业升级路径、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优质统计服务。
牵头开展“南京都市圈”统计监测。建立南京都市圈统计信息交换制度,形成常态化规范化合作机制。加强南京都市圈统计监测,每月汇编《南京都市圈城市主要经济指标》,涵盖都市圈各地区的GDP、工业、投资、国内贸易、对外经济、财政金融、居民收入等重点领域指标;每年编印《南京都市圈统计概览》,主动服务都市圈地区党政领导和部门。2023年,南京都市圈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1049.46亿元,继2020年突破4万亿元,经济总量迈上5万亿元新台阶。
构建具有南京特色的统计现代化监测体系。开展全市民营经济季度核算,全面、准确、及时反映民营经济发展情况。2023年,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同比增长4.7%,占GDP比重达46.1%。研究建立数字经济指标监测机制,持续做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三新”经济等领域核算工作。2023年全市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收占规上相关行业(工业、建筑业、批零业、服务业)收入合计比重达到15.9%,较上年继续提升0.6个百分点。持续加强战略新兴产业、专精特新企业、独角兽企业、高新技术产业、文化产业等统计监测。建立完善投资产出监测体系,做好投资项目纳统服务和统计监测。开展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监测评价,全市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指数连续6年排名全省第一。
向实而为,严守数据质量“生命线”
近年来,南京统计部门坚守数据质量第一准则,坚持依法统计依法治统,着力提高统计督察效能,坚决遏制“数字上的腐败”,筑牢数据质量“安全网”。2021年南京在全国设区市率先启动市级统计督察,先后出台《南京市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督察工作办法》《关于更加有效发挥统计监督职能作用的实施办法》。三年来完成对3个部门、6个板块的实地督察,对1个部门的督察整改情况进行“回头看”。通过统计督察,中央关于统计工作重大决策部署进一步有效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防惩统计造假、弄虚作假责任进一步压紧压实,统计监督效能进一步提升。
着力惩治统计违纪违法行为。将查处统计造假、弄虚作假作为统计法治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统计督察、专项检查、数据核查、“双随机”执法检查等方式及时发现统计违法线索,严肃查处违法干预统计数据行为,严格依法依规追究责任人员责任。2023年全市统计部门对5700余家企业开展了专项数据核查,对600余家企业开展了统计执法检查,给予19家统计违法企业行政处罚,统计执法发现问题、严肃惩治的震慑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着力夯实统计基层基础。着眼建立“四上”企业培育长效机制,提请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南京市“四上”企业培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加强文件精神解读及业务指导。制定《加强全市统计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推进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全市各街(镇)、园区均明确承担统计职能的部门,实现统计经费有保障、办公条件有改善。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南京统计部门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四个走在前”“四个新”重大要求,坚守服务大局的使命担当,以真实准确的统计数据提供可靠统计支撑,努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南京新实践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摘自南京市统计局